“要是大家都像您这么客气,动
原子核密度的量级通常是......
例如当年的曼哈顿计划。
随后陆光达小心的拿起卷纸带,认真的看了起来:
这个假设自然就失效了。
随后陆光达又先后看了其他几组数据。
在这一假设下。
海对面设计的方案,居然也会出错?
“编号45242的碰撞记录,裂变次级中子取各向同性近似......”
但如果中子密度很高,以至于接近原子核密度或二者相当的时候.....
还有基地内的王淦昌、赵忠尧,以及还在海对面的老杨以及陆光达本人,过去不也是纠正过海对面大量的错误理论吗?――只是高度没有核武器这么惊人罢了。
徐云却连忙摆了摆手,飞快的摇起了头:
见此情形。
只见此时此刻。
在这种情境下。
而这组数字对标的参数,则清清楚楚写着.....
装置内的中子密度!
他不是在感伤项目组在错误的路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,而是在惊讶.....
“韩立同志,我也要向你表示感谢――不但感谢你找出了结症所在,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。”
10.14^14g/cm3!
西伯格和劳伦斯便是看纸带的专家,在海对面原子弹的研发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。
可以只考虑中子与介质原子核的碰撞,而忽略中子之间的碰撞,最终得到线性的中子输运方程。
“作为项目组的负责人,这是我的失职,下次的总结会议上我会对这事进行主动检讨。”
“或许有一天....咱们还能超过他们也说不定。”
陆光达的心绪忽然变得有些恍忽了起来。
结果看着看着。
别的不说。
“高次中子占优势的能区在0.12到0.16,单能强中子源的能级是14mev......”
“v1则是2738厘米每微秒,上级能区42mev......”
陆光达骤然童孔一缩:
众所周知。
一条纸带上赫然记录着一组数字:
好比a和b两个人,a有100万资产,b有80万资产。
海对面的权威也是人,一切技术没有落地,为什么不能出错呢?
最终发现中子密度在一些特殊情况中密度确实会暴增,接近甚至达到原子核密度的量级。
换而言之.....
在看纸带的过程中,科学家们便会脑补数值模拟的图像来分析纸带上所记录的计算数据。
这正是推导中子输运方程时,所作的基本物理假设之一,是一切后续推论的根基。
如果他们真的无敌到一切都是正确的,还会在半岛上被咱们打的那么惨?
“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,代表着咱们虽然暂时落后,但却还没有被拉开到难以望其项背的程度!”
中子输运方程之所以可以被视为线性方程,本质是因为系统中的中子密度通常比原子核密度小得多――这里是小指的是量级上的差距,也就是所谓的【远小于】的程度。
而一般情况下。
陆光达又转向了一旁的徐云,脸上的表情也跟着柔和了许多:
陆光达说话的时候右手还在空气里挥舞了几下,显得极其有力。
想到这里。
这些数据包括了中美毛熊三个国家的大量机构,不可能会出现偶发性的错误。
陆光达不由深吸一口气,目光也不再缥缈,而是逐渐被一抹坚定之色所取代。
这个数字和纸带上的中子密度虽然并不完全一致,但二者已经不存在量级上的区别了:
中子输运方程便没法再看做是线性方程了。
诺里斯・布拉德伯里设计的理论的确是错误的。
“在这里我要对你还有瑞平同志道个歉,之前因为我们没有发现模型中的问题,让二组和三组的同志无端受到了一些指责和压力。”
说罢。
比如地球和西瓜,又比如人和蚂蚁。
你可以说a比b有钱,但二者的差距并不大,说不定没几个月b就赶上a了。
8.27^14g/cm3。
不过很快。
随后陆光达死死盯着这组数字,整个人一言不发。
听闻此言。
也就是说.......
“咦?这是......”
“老华,这次辛苦你了,很明显,你的验证是正确的。”
随后他沉吟片刻,抬头看向了华云,开口说道:
“陆主任,您言重了,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工作而已,功劳真不敢当。”
“那就是海对面虽然实现了原子弹技术,但还是远远没有把它完全吃透,还存在很多即便是诺里斯・布拉德伯里这种权威都无法发现的错漏。”
陆光达的脑海中便冒出了另一个问题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