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较天启二十三年,大明增加约八千万亩耕地,两千万人。
生产队每年开垦出来的土地,也都有孩子的一份。
同时,朝廷每年加印两千万两纸币。
天启二十九年正月初一的大朝会上,皇帝朱由校同意了金融司的奏疏,但同时将两千万两的印钞数额降低到了一千万两。
腊月尾巴,齐王朱由检的回信到了皇帝朱由校手中。
因此,金融司上疏提议,将朝廷雇工的最低工价提升至十五文,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提升至二十文。
至于这笔银子从哪里来,那自然是通过海外贸易和海外矿产、以及庞大的农业税了。
大明的教育成本是极低的,朝廷每年都得拿出25%的财政来用于教育,这是教育之所以便宜的原因。
同时,户部尚书沈廷扬汇报大明朝田亩总数和人口数量。
不管每个时代,生育困难的原因都是环境问题。
这三亩地加上官府贺礼的三亩地,合计六亩地。
设。
同年十月,大明户部尚书沈廷扬上疏,希望加印三千万两纸币来修建地方设施,对地方的江河水库进行掘深、加高、拓宽等建设,将银子发给百姓。
大量生产出来的钢铁让大明在地方建设时不用再束手束脚,而水泥突破三千万吨,更是宣告着大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。
三亩耕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巨额财富,在拖拉机下乡的背景下,种三亩地并不花费太多力气,最少相比以前那种人扛犁地的情况来说是这样。
这份奏疏被上奏后,皇帝朱由校并没有立马批复,而是写信将情况和内容发往了齐国。
对于体验过这个时代农活,并且没有太多娱乐
而且,让孩子上大学,是能最大利益化的一个流程。
当然,在过去五年里,大明也对外迁移了三百七十二万余人,因此增长人口应该是接近两千四百万。
养活一个婴儿,一亩地足够了,因此官府分的三亩地,等同是给一个家庭添加两亩地的收入。
同时,大明流通货币总额大约在四十七亿两,等同平均每年大明都在面对通货膨胀,而通货膨胀的速度是每年增长0.25%……
这一整套的设计,都是源于齐王朱由检执政时期,朱由校和内阁从未做过任何更改,而效果也是出奇的好。
正常来说,哪怕是每年只分两分地,那到十五岁也有三亩地了。
因此,种种原因下,根本就不存在会有愚农不让孩子上学的现象出现。
奏疏上交后,皇帝、东宫与内阁批红,预计天启二十九年农忙后动工。
孩子上学不仅不会为家里增加负担,反而会减轻负担。
五年增长王朝十分之一的人口,这样的人口增长离不开大明的医疗和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。
这些地最少在孩子上完中学前都归其父亲管理,到了中学后,如果还想继续深读大学,其父亲还能再拥有五年的土地使用权。
截止天启二十八年冬月十五,大明共有耕地十一亿八千四百余万亩,牧场约六十亿亩,人口两亿一千四百余万,其中汉人一亿九千二百二十四万。
这还只是开始,等孩子入了户籍本后,他也就是生产队中的一员了。
相比较下,大明过去十年新增人口约四千九百余万人,平均每年四百九十万,人口增长率为总人口的2.23%……
只要上了大学,住宿和吃饭问题就都由学校解决,家庭只需要支出书本费和学习中需要的笔墨纸张费用就足够。
腊月,经金融司统计,过去三十年里,流入大明的金银铜等矿物价值高达三亿七千余万两,平均每年流入一千二百余万两。
在大明这种半工业半农业的环境下,土地就是生产资料,而新生儿一旦降生,朝廷就会分三亩耕地作为贺礼。
因此,大明不仅进入了蒸汽时代,也成功跨入了钢铁时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