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棣失笑道:“天下读书的多了,也没几个卿家这般。”
金,那么更多的舰船,创造更多的利润,最终可使持股者得到更多的分红,只是时间的问题。所以……臣以为,即便二十两一股,未来只要不出大差错,那么还会水涨船高,便是三十、四十,甚至五十、一百两也未必没有可能。”
“同样的道理,若非是皇孙在此,吸纳了大量的读书人,又因为新政,使他们不敢再将金银投入到土地中去,那么学生就算是喊破了喉咙,却也绝没有肯购置学生的股票。这一切,都是有因有果,学生侥幸,看到了大势,因而顺势而为。”
远处,吴同一直支着耳朵听着,一听未来五十、一百两之类的话,脸色微微一动……
马愉这话既谦虚,又将张安世和朱瞻基夸了一通,这马愉说话……倒是好听。
毕竟在这个时代,海贸就是朝阳产业,现在缺的就是足够的资金,以及资本的积累了。
吴同战战兢兢地道:“草民明白。”
吴同忙行礼告退。
张安世笑道:“话不能这样说,陛下,这一切的前景,都是在船行有足够的银子,能够订购更多的海船的前提之下的,若是没有这十两一股,将来也不可能成长至白两一股,一口吃不成胖子。”
此时的陈登,却好像整个人被抽空了一般,他从那些读书人的身上,见到了令他感到前途无望的感觉。
朱棣则是背着手,回头,才发现那吴同尚在。
朱棣道:“努力罢!”
马愉道:“谢陛下。”
将来这马氏船行,必为天下第一船行,风头无两。
杨荣等人称是。
他将话题引到了陈登的上头。
朱棣盯着吴同,吴同心里发毛。
朱棣没有封赏,可这对马愉已经足够了。
于是,他像一只绵羊一般,被人拖拽着,押着走了。
朱棣听罢,也不禁哂笑:“这般说,倒是颇有道理。”
朱棣此时对马愉的印象是更好了,朝他颔首道:“朕听张卿言,你这状元公很擅经营之道,朕起初尚还不信,现在方知,原来竟还真有几分本领。”
一个买卖能做到这样的地步,只怕也足以名垂青史了。
张安世说的信誓旦旦。
朱棣道:“哦?”
朱棣又感慨道:“朕登极,已有二十余载,这二十年来,也还算勤勉,杀过许多人,却也总算……不辱太祖高皇帝,有一些功业。而今,竟还有人妄图想要谋篡,如陈登这等狼子野心之人……朕势必要将这些人一网打尽,才可消朕恨。”
朱棣慢悠悠地开口道:“不必恐惧,来了和州,就好生在此过日子。”
朱棣又道:“天下人都是朕的子民,朕对任何人都没有成见,只是朕要推行新政,乃是为了祖宗基业,也是为了天下万民的福祉。若是有人螳螂挡车,朕自然不会客气,可若是如你这般,能够安分守己,朕也绝不加害。”
陈礼会意,匆匆带人去捉了陈登。
张安世转头对陈礼道:“将这陈登拿下。”
此时,朱棣道:“若如此,十两银子售出了股,倒是可惜。”
朱棣随即扫视了其他人一眼,笑了笑道:“诸卿……明日,摆驾回京罢!朕与诸卿,在这和州,呆了太多的时日了,朕年纪大了………受不得这样的颠簸了。”
马愉道:“有人读书,是为了功名,有人读书,可能只是想要增长自己的见识。”
栖霞商行持股三成,再加上陛下这努力罢三字,就意味着马氏船行,接下来可以大刀阔斧,在吸纳了更多的资金之后,将大量购置新船,同时,以此为背景,与诸藩进行更广泛的合作。
朱棣看吴同这样子,倒是怕自己把这吴同吓出了好歹,便一挥手道:“且去吧。”
张安世匆匆而去。
吴同感受着跳个不停的心跳声,忙道:“是,是。”
他依旧看着马愉,眼中带着询问之色。
可众臣却是语塞,竟是无言。
马愉想了想道:“臣所擅长的,不过是因势利导而已,就如这些读书人,倘若不是因为陛下开了海贸,不是因为天下诸王镇守诸藩,这海贸……自然也就是井中之月,不过是空谈而已。正因为新政,所以海贸水到渠成,学生借此机会,才有今日的马氏商行。”
朱棣细细打量着马愉,似乎对这马愉又有了新的认识。
朱棣转头对张安世道:“撬开陈登的口。”
马愉却是道:“陛下,臣其实不擅长经营之道。”
朱棣道:“卿之所言,不无道理,可话虽如此,能够看清大势,可以因势利导之人,又有几人呢?天下的多数人,终究还是后知后觉罢了。”
天色渐晚,读书人们已是散去。
谁率先完成,就能吃到这蛋糕里最大的一块。
张安世道:“遵旨。”
马愉则已现身,来到朱棣的面前,行了礼。
马愉道:“这就是读书的好处,读书可知古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