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江乘县出发,从长江河流顺河而下的话,不到百里的路程,就能够到达吴郡,第一站便是丹徒县。
丹徒县是吴郡十三县城之一。
也是吴郡北面的第一大港口,因为靠近长江,码头上人来人往,络绎不绝。
吴郡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,跟这条长江有极大的关系,丹徒也是因为长江,给整个吴郡带来了很多的经济繁荣。
正因如此,丹徒县,倒也成为了吴郡几个比较重要的县城,孙策在这里的驻军,也比其他的县城略微多一些。
整个吴郡十三县,孙策分别在这些县城里留守着一两百人,甚至三四百人的常备兵力,一来可以控制这座县城,二来也能够维持县城的治安,以防宵小之辈的动乱,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。
别的地方或许可以不用驻军,但吴郡不同,乃至整个扬州,都不一样。
因为扬州地处偏远,距离中原,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,尽管这里在几百年前,就有吴越两国,但这里因为山势地形的缘故,还生活着很多山越人。
何为山越人?
山越是汉末时期分布于孙吴诸郡县山区的山贼武装集团的统称。
东汉末年,黄巾之始,天下大乱,有潘临、彭绮、彭式、费栈、祖郎、严白虎、金奇、毛甘、黄乱等诸多地方割据势力,因社会动荡,或者不纳王租而占山为王,被统称为山越。
山越一词也常与“山贼”、“山民”等共同出现。其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,种植谷物,又因“山出铜铁”,而常常“自铸兵甲”。他们大分散、小聚居,好习武,以山险为依托,组成武装集团,其首领有“帅”、“大帅”、“宗帅”等诸多称谓,对于中央封建政权处于半独立的状态。
翻看史书也能够大致了解,各种起义和贼寇,多出现在扬州一带,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这一带山势险峻,丛林茂密,不仅可以容纳百万雄兵,还能够依托地势,自给自足,完全是就是一个世外桃源。
这些山越之民,不居住在县城之中,可并不是丝毫不与县城里的人往来。
他们时常也会出现在县城附近,打扰县城百姓的生活,时不时攻打城镇,给朝廷带来极大的麻烦。
正因如此,扬州各地的郡县里,都常年自备乡勇之士,以防出现动乱。
而丹徒县,又因为是比较重要的县城,这里屯扎的兵马,自然更少。
足足有一千余人。
都是孙策在吴郡征召的兵马,有不短时间的从军经历,算得上是孙策麾下比较精锐的部队了。
当袁耀带着几十艘战船,出现在丹徒县外的港口时,这里已经提前收到了消息。
毕竟,当初郑宝带人突然杀到了江乘县之后,整个长江水道上就已经戒严了。
不少商贾都受到了影响,丹徒县这边的县令,很快就派遣兵马,驻扎在长江港口两侧,时常进行巡逻,一旦察觉不对劲,便实行封锁港口的举动。
这个年代,要封锁港口也容易,直接将港口用水闸封闭,外面的船只,就无法进入港口,便只能够通过不方便的河岸进行上下船